查看原文
其他

二十四节气之“惊蛰” | 春雷响,万物长





二十四节气之一




惊蛰 节气重要意义


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斗指丁,太阳到达黄经345°,于公历3月5-6日交节。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

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节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方位和八卦以及干支时间是联系在一起的。当斗柄指向正东方,卦在震位,是为卯月(仲春之月),万物之所出达也,万物出则天地变化可现矣。在二十四节气中,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化生长的现象。


惊蛰 传统习俗


吃梨

惊蛰有吃梨的习俗。惊蛰节气,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就让人感到口干舌燥,身体不舒服。因此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风俗习惯。

蒙鼓皮

响雷,是惊蛰节气的重要特征。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注:“惊蛰,孟春之中也,蛰虫始闻雷声而动;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可见不但百虫的生态与一年四季的运行相契合,万物之灵的人类也要顺应天时,凡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惊蛰 节气绘画


吴佳琪   4.1班

尹瑞琪   4.1班

吴安兰   4.1班

卢韵秋   4.1班

廖思苗   4.1班




张雅馨   6.1班

刘宇恒   4.1班

白馨月   4.1班

余语萱   4.1班

崔译文   6.1



杨玉玲   6.1班

唐鑫麟   6.1班

肖茂蝶   6.1班


惊蛰 节气诗词


《惊蛰》

(唐)刘长卿

陌上杨柳方竞春,

塘中鲫鲥早成荫。

忽闻天公霹雳声,

禽兽虫豸倒乾坤。


《观田家》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惊蛰 节气主题班会



同学们在班会课上,通过观看视频、讲民间故事、诵诗词、绘画等方式,了解惊蛰节气,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


惊蛰 春耕



惊蛰春雷乍动

万物生机盎然

愿你我

不负春光

不负自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